“5月份,我們運用物聯網技術對銀川、石嘴山、中衛(wèi)、寧東和固原天氣歷史數據分析,預測存在4級以上大風天氣的概率較大。” 6月1日,國網寧夏電科院電力物聯網技術中心大數據室負責人朱東歌對記者說。對此他們建議公司各單位加強巡視,避免大風刮翻異物或輸電線路隨風擺動造成線路短路、接地故障及設備跳閘。
國網寧夏電科院副院長夏緒衛(wèi)詼諧地說,天氣氣候和電力安全可是一對老冤家,電網輸變電設備普遍分布于野外,氣象環(huán)境復雜多變。據統(tǒng)計,因雷擊、覆冰、風偏、舞動、暴雨等氣象原因導致的故障占電網總故障數的60%以上。
今年,國網寧夏電科院電力物聯網技術中心以氣象數據和電網故障數據為基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研究寧夏特殊地理、氣候等特征的基礎上,開展面向智能電網的各業(yè)務領域大數據典型應用,打造電力智慧氣象預警系統(tǒng)。目前, 預警系統(tǒng)初步實現了全網氣象數據與氣象部門數據實時同步與實時監(jiān)測,同時初步完成了氣象數據與變電站、輸電線路桿塔的GIS信息等電網設施的融合,大幅度提高了對電網設施突發(fā)事件的響應速度以及應急處置效率。
國網寧夏電科院電力物聯網技術中心副主任閆振華說,目前他們已對近10年寧夏各地發(fā)生的660例與氣象因素相關的電網故障信息行進了分析并總結規(guī)律,為寧夏各地市供電公司提前做好防護措施提供可靠依據。
評論